新唐人第四屆「全球華人攝影大獎賽」部份獲獎作品淺析

NTD華人攝影大賽金獎作品淺析

 

 

文/伊羅遜

新唐人電視台(NTD)第四屆全球華人攝影作品大獎賽的三個類別的金獎作品我們在此做一個淺析。獲獎是綜合考量,有著很大的機遇性,獲獎的不是一定比沒有獲獎的就更好,每個作品都有他的優秀之處。

 
1﹑金獎作品《震撼》

2012 金獎作品《震撼》

香港作者Yu Kong  的作品《震撼》獲得了新聞紀實類金獎,這幅作品表現的題材是獨特的。在中共統治下香港地區的民眾在大街上遊行,一幅巨大的標語退黨燈在中國特別行政區如同一枚炮彈炸響了。後面的一條條標語上清清楚楚的寫盡了當時的遊行信息,以最大的篇幅面積衝擊著人的視覺,是不是很震撼啊!因此,從主題內容上具有超強的震撼力,這是當前新聞攝影少見的、社會上記者不敢觸及而又俱有歷史意義的重大題材。

從美學構圖上看這幅作品,攝影者利用近大遠小的對比來加強新聞照片的衝擊力量,並表現出遊行畫面的透視關係,而且這個隊伍設置在畫面的對角線上,進一步點明隊伍的長度和人群的眾多,這些都是傳統平面構圖法則的應用,適當的結構利用會加強主題的意義。在畫面遠處還恰到好處的交代了部分環境內容,讓讀者有無盡的想像空間,畫面是完整的。

此照片獲獎的優勢在於攝影人在當前強權政權下具有的膽量魄力和題材內容對社會的衝擊力。也在於作者嚴謹構圖的運用。

 
2﹑金獎作品《渴望》

2012 金獎作品《渴望》

馬來西亞 作者葉韋良的作品《渴望》獲得了社會生活類金獎。這幅作品表現的是在世界某地貧窮地區的孩子們。作者利用了幾個孩子圍看一紙教課書頁的細膩情節來說明一個地區的貧困生活狀況,引發人們對貧困地區人們生活困境的瞭解、同情和反思,這幅作品讓人看了會有很多的思想回應,看到作品聯想出很多關於孩子們的渴望和造成渴望的各種因素。

這幅作品利用的景別很特殊,是在近景和特寫之間,把人物重心的四張臉以及眼睛放在黃金分割線上,讓讀者的視覺一下子集中在那個部位,突出了畫面的主體。而四個孩子的眼睛又把視覺帶到了那張手工印刷的、褶皺的教課紙上,一幅不用文字解釋確讓人浮想聯翩的故事躍然在作品上,構圖上作者剪裁了四周人物的完整,以四人為一體的局部特寫把讀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人臉與紙張的關係上,以此來營造畫面中人物的心理和物質貧乏殘缺的因素,並以此來加強主題 ──渴望。這幅作品還以濃重的暗色調強調了主題的情感因素。一切拍攝創作手法為表現主題服務。

 
3﹑金獎作品《馬來西亞太平園早安》

2012 金獎作品《馬來西亞太平園早安》

風光自然類的金獎獲得作品是馬來西亞蔡志炎拍攝的《馬來西亞太平園早安》。看了前兩張社會及新聞類金獎獲得照片,這幅作品是否看了讓您心情霎那間產生愉快呢?主題是太平園早安,多麼讓人回憶和眷戀的太平日子啊,清新祥和富有畫意和音樂的美感。

風光圖片不一定就是山川大海,家邊的人文美景更會讓人產生情感的心理作用,人在風光裡、人與環境的結合,風光才會更有生命力,美麗的風光才具有意義。

這幅作品完全是利用了傳統的複合構圖法則來精心拍攝的,作者利用了畫面對角線上的曲線小路構造出這幅作品的結構, 使得畫面的架構平穩均勻,S形曲線產生出具有音樂般的美妙。作者在小路上等待人物的出現,當人物到達視覺最突出的黃金點的地方按下快門,突顯了環境中的人,也恰巧紅色的衣服在一片綠色的大面上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得整個畫面更富有生機,在結構上體現了清晨寧靜的美感。

而在光源的運用上利用了早晨的側逆斜射陽光,使畫面物體具有鮮明的明暗關係,以及勾勒出景物邊沿的輪廓光線,畫面因此而層次豐富、立體感強烈,如觀者身臨其境。可以讓平面空間拍攝出具有多層縱深的空間是畫面成功之處。作品用光作畫的意識很強。

此片雖然在拍攝環境的因素限制下,人物位置顯得略微偏低了一點點,但綜合考量還是一幅很不錯的金質作品。

 

NTD華人攝影大賽銀獎作品淺析

 

文/伊羅遜

新唐人電視台(NTD)第四屆全球華人攝影作品大獎賽的三個類別的銀獎作品我們在此做一個淺析。獲獎是綜合考量,有著很大的機遇性,獲獎的不是一定比沒有獲獎的就更好,每個作品都有他的優秀之處。

 
1﹑銀奬作品《慶祝》

2012 銀奬作品《慶祝》

美國作者李國強的作品《慶祝》原名為’High Five’ 獲得新聞類銀奬,這幅作品的主題表現了一名全副武裝的美國士兵與阿富汗小孩子之間的一個情感互動的瞬間,他們之間的表情和動作是和諧和平的,與身負武裝背後的戰爭因素有著強烈的對比反差,這就是新聞照片叫好的特徵之一。此作品成功之處在于主體人物之間的情感交流抓拍的好,特別是那個小孩手掌的動感、伸出的舌頭,以及士兵叼着的煙袋,另一個孩子休閒叉腰微笑的表情等一些細節都是表現主題的很重要的成就因素。

此照片在構圖上將三個人物放在常用的傳統三角構圖法則上,把士兵放在很近的位置角度來表現戰爭的份量與和平之間的反差對比。小孩的腳部缺一截在構圖上不是很嚴謹完整。但是在主題表達上、細節的表現力上佔了非常大的獲獎份量。

 
2﹑銀奬作品《偉大的師尊法像》

2012 銀奬作品《偉大的師尊法像》

《偉大的師尊法像》這幅作品是台灣作者孫湘詒高空拍攝的﹐作品獲得了新聞類銀奬。這幅作品拍攝的是台灣修煉法輪功的近萬人修煉者組成了巨大畫像,以此來告訴人們法輪大法好。

萬人組圖能把圖像組成得如此嚴謹規範,又在高空適當的角度拍攝下來是很不容易的﹐也是少見的事情。此畫面在四周環境的襯托下顯得氣勢宏偉,端莊正大﹐用完全對稱的傳統構圖法來表現主題主體的莊嚴。
如果天空上面略剪一分﹐主體重心會提升很多﹐那樣會更加突出主體。
(银奖Picture3)

 
3﹑銀奬作品《路邊的一家人》

2012 銀獎作品《路邊的一家人》

《路邊的一家人》獲得了社會生活類銀奬,作者是台灣的陳南頌。這幅作品的主題是表現地球某地區因戰爭造成的紛亂使得人們無家可居的情節瞬間。畫面中每個元素都細膩真切的說明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心靈痛苦,單單去品味這一家人每個人的眼神就足以讓你心情沈重了。人物、環境與主題默契結合,這就是這一家人的現實生活。主題思想讓人去思索去品味人生之苦。能讓人品味其中故事意義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就這張照片的構圖來講,作者採用了方構圖的畫面,這對於表現主題並沒有很好的幫助,在結構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因為父子之間的神情是畫面故事的中心,如果環境樹林上部略作剪裁重心就會提升,讓人物的重心處在畫面最佳視覺點上就會更突出主體,而左邊的婦女再完整一些畫面就會更完美、更有故事情節關係。

這幅獲獎作品的優勢在于他的主題和人物情感因素所隱喻出來的戰爭給人類造成的苦難內涵。從一個家庭的局部釋出一個地區的社會狀況。

 
4﹑銀獎作品《保護》

2012 銀獎作品《保護》

來自台灣的作者陳鼎鑫拍攝的作品《保護》獲得了社會生活類銀奬。這幅作品是以肖像攝影的形式表現的,肖像人物內心的情感因素非常到位。年幼者驚恐的眼神和年長者鎖眉頭閉雙唇的表情緊緊地扣住了主題;以老祖母一手抱孫兒一手用拄杖來支撐自己年邁身體的語言來講述著一個很人性化的故事,讓人覺得這個故事親切得就象你自己那樣熟悉。

作品用光講究,採取了低影調攝影的手法來配合主題沈重的意義,45度角側順光源在暗背景的襯托下人物立體感很強,主體部分質感細膩清晰,這種明暗反差很大的低調攝影也符合作品主題與主體要表達的寓意,具有心裡的滄桑、凝重、壓抑、剛強等重量的感覺。

在結構上有一點點欠缺,如果畫面左下兩邊再多留出一公分空間就不會顯得人物情感方向的賭塞感覺,給讀者留出可視可想象的空間。

 
5﹑銀奬作品《峻岭》

2012 銀奬作品《峻岭》

風光自然類銀獎作品《峻嶺》是台灣作者陳源貴拍攝的。作品是表現大山高峰的一個時間段的側面。高山峻嶺是很多人都拍攝的題材,每個人每個時間段和角度拍攝都不會相同,那麼這個作品的特點在於畫面上的山峰清晨時豐富細膩的色彩變化,有一種溫暖的神話般色調籠罩著;更重要的是右下角見到一個白色小塔,在畫面結構上達成了平衡作用。

這個白色的小塔雖小,作用非常大,是大自然中生命的跡象,可以聯想到人在其中是多麼的弱小,就這一點,更顯得大山之險峻,襯出了主題。如果沒有那個白塔其作品平平;有了這個白塔,畫面生機盎然。

 
6﹑銀奬作品《紅塵》

2012 銀奬作品《紅塵》

風光自然類的另一個銀奬是台灣的王安生拍攝的,標題是《紅塵》。畫面是霧景風光,一個水鄉湖畔籠罩在晨霧之中,看到船夫駛船出門作業了,矇矇的黑白灰色調給畫面帶來恬恬淡淡的美感,如同一幅細膩的鉛筆畫稿,或者是寫意水墨的中國繪畫。作者用這種霧景的矇矇意境來比喻紅塵人間茫茫的寓意,很有中國文化的隱喻特點 。

此畫面空氣的透視感很好,前深遠淡的實與虛的對比關係使得畫面層次很豐富。那條船是畫面的經典之筆,是這幅人文風光的特征之處,只可惜行船方向是朝畫外去的,與畫面里的其他景物的緊密關係也就失去了很多。水中左邊的三個小土包在畫面中恰巧起到了平橫作用。

此作品獲獎的優勢在于它如繪畫的意境很特別。攝影中霧景拍攝也有很獨特的藝術表現的技法。

 

 

NTD華人攝影大賽銅獎作品淺析

 

文/伊羅遜

新唐人電視台(NTD)第四屆全球華人攝影作品大獎賽三個類別的銅獎作品我們在此做一個淺析。獲獎是綜合考量,有著很大的機遇性,獲獎的不是一定比沒有獲獎的就更好,每個作品都有他的優秀之處。

 
1﹑銅獎作品《時代》

2012 銅獎作品《時代》

作品《時代》獲得新聞紀實類銅獎,這是美國的戴進拍攝的。這幅作品所表現的是至今在中國已被中共打壓迫害13年之多的法輪功燈的題材, 自從1999年7月中共在中國對法輪功進行滅絕性打壓後,法輪功卻在全世界各地日益壯大興盛,深得各國政府各族裔民眾的歡迎。這個作品是在紐約的修煉群體在紐約著名的時代廣場集體練功的場面,標題時代燈寓意了法輪功超越時代的趨勢。

作者以正面的機位、適當的高角度拍攝了這個大場面,使畫面成中心放射線構圖, 金黃色的主體人群在繁華林立的高樓下、在繽紛五彩的霓虹燈廣告下一躍突起,使得往日繁忙的廣場大街被這平和靜功給抑制、凝固住了。

此作品獲獎的優勢在於作品的題材具有時代的歷史意義,以及正面合適的角度使得畫面完整、氣勢龐大,主題鮮明。

 
2﹑銅獎作品《這裡曾是我的家》

2012 銅獎作品《這裡曾是我的家》

中國木子的作品《這裡曾是我的家》獲得了新聞紀實類銅獎。這是一幅紀錄了中國當權者強拆民房的事實事件,畫面表現了被強拆房屋的主人誓死守在房基地,以自己唯一的權利與強權抗爭的一幕。主要事件元素簡潔明瞭,被強拆房屋的主人日夜露宿在廢墟上,她的朋友在勸說著;身後那個代表政府的強大挖掘機緊迫地貼在她的頭上方;巨大的挖掘鏟臂框住了遠處的民居樓房,前景主體事件與背景之間有互相補充。畫面上所有的元素無一不在講述著一個悽慘悲壯的故事,沒有一個元素與主題無關。這是一幅很好的新聞紀實攝影, 新聞攝影如果不用任何說明就可知故事內涵的肯定是成功的新聞照片。

 
3﹑銅獎作品《激烈》

2012 銅獎作品《激烈》

台灣作者劉彩潔拍攝的《激烈》獲得了新聞紀實類銅獎。這是一幅體育新聞攝影作品,動感很強、瞬間抓拍的好,看人的表情很生動,一隻掉了的運動鞋給主題情節平添了很大的趣味性。

作品構圖完整、用了表現不穩定的V字形構圖來表現運動的激烈與畫面的動感。而三個人物的身體正好處在畫面對角線上,使得畫面看起來在不平穩中有平衡,而事件的球懾又在畫面的黃金分點上凝聚了觀者的注意中心,這種複合式的構圖都給畫面增加了成功分數。而光線又處在側光位置,使人物立體感很好。

 
4﹑銅獎作品《洗煤的人》

2012 銅獎作品《洗煤的人》

這幅社會生活類銅獎作品是中國作者陳紹華拍攝的。作品展現了中國某地洗煤工場手工作業的工作環境,這種很落後的工作環境在中國的礦區是很多的,它是一個社會局部真實概貌的體現。

作品看似黑白照片,以表現煤場地獄般的境況,而在畫面最佳視覺的黃金點的地方有個看以看到淡淡色彩產煤人,才意識到這裡還有生命的跡象──洗煤的人。此作品耐人思考,結構和主題的關係經得住品味。

 
5﹑銅獎作品《愛》

2012 銅獎作品《愛》

馬來西亞的黃子嘉拍攝的《愛》獲得社會生活類銅獎。這幅作品表現了人間最直接的情感,自然的感情流露不帶任何的做作,非常生動和俱有表現力。雖然從環境背景上看到這家人生活在艱苦困境,可是人類天性的愛不會因生活的困苦被泯滅掉。

這幅作品獲獎的優勢在於他的主體情感因素,從構圖上也很完整,這些孩子也帶出這個家庭的生活背景。人物整體的中心設置在黃金分割線上,使主體突出,符合傳統美學的理論。

 
6﹑銅獎作品 《鄉村醫生》

2012 銅獎作品《鄉村醫生》

加拿大的Hugh Zhao 拍攝的《鄉村醫生》獲得社會生活類銅獎。這幅作品表現的是在中國農村貧困地區人們的生活、醫療現狀,這類主體是揭露社會不平等狀況的題材,是讓人看到後激發人們對這個社會現狀的思考,對困境中的人們同情之心,也是用圖片善意的表達一種情感,看了以後人心觸動。

作品用很低的黑白拍攝影調來表現畫面,用小窗外射進來的微光照著家庭醫生與老者病人之間的故事,背景交代了病人的生活的環境。這個光很讓人感到壓抑和悲愴, 那根吊瓶的木棍歪斜的豎在畫面中也給人心理產生壓抑及不穩定的心理因素,這些都是傳統表現主題意義的構圖形式。畫面立體感強,雖然畫面景深不大,卻表現出暗部層次的豐富。影調光線和構圖表現方法都符合主題意義。

 
7﹑銅獎作品《漁夫》

2012 銅獎作品《漁夫》

光自然類銅獎《漁夫》是馬來西亞的蘇瑋岷拍攝的。

此作品是人文風光的作品,風光有人就有生機,與人類很貼近的美好景色。作品是在清晨拍攝的,晨霧在遠處還沒有完全散去時,人們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勞動和生活。畫面寧靜層次豐富,湖水泛起的水波晶瑩透徹,人物給寧靜的湖面添上了活躍的動感,使畫面靜中有動。

在構圖上是傳統構圖形式,遠方的地平線在黃金分割線上,水面上的主要主體人物在黃金交叉點上,三個人物基本排在對角線上,因此畫面平穩,結構均勻,會讓觀者看了心生美感。
色調有些不自然。

 
8﹑銅獎作品《帕米爾高原杏花村人家》

2012 銅獎作品《帕米爾高原杏花村人家》

這幅是中國的李銀湖拍攝的,獲得了風光自然類銅獎。

作品拍攝的是中國新疆帕米爾高原上的一個鄉村景色,春天的杏花全都開放了,粉白色的花樹把村子都罩在花海中,透出的空隙有遠處的皚皚雪山。光感強烈,景物呈現明暗重疊具有豐富的層次,是很美的一個大山自然鄉村圖畫。一對老人帶一個小孩站在自家石頭圍牆外,另有一番自然人文 、樸素親切的情感意境。

此作品是長條幅,以平行線結構構成了很樸實的畫面。他獲獎的優勢在於自然樸實的鄉村自然美,有明暗層次豐富的陽光感。

 
9﹑銅獎作品《起飛的火烈鳥》

2012 銅獎作品《起飛的火烈鳥》

台灣作者黃植生拍攝的《起飛的火烈鳥》獲得了風光自然類自銅獎。這幅作品以樸素自然的構圖和色調,以群體火烈鳥起飛的剎那瞬間拍攝下來的,起飛懾會給任何事物以積極向上的擬人寓意,這是華人的主題內涵與美的形式結合的美學特徵,藝術都要有個意懾在其中。

構圖上有一點點欠缺,假如畫面左邊再留出一分空間,火烈鳥就有向前飛行的餘地了,否則會有堵塞的感覺。任何元素之間的關係要有邏輯性是傳統美學的理念。

拍攝時用了大光圈使背景稍虛化,這樣分出了景物主與次,突出了畫面中的主體。

 
10﹑銅獎作品《黃金梯田》

2012 銅獎作品《黃金梯田》

《黃金梯田》是台灣作者黃裕培的作品,獲得了風光自然類銅獎。 這幅作品是屬於人文風光的範疇,它和社會生活類別有些近似。我們認為風光裡有生命是美的,與人類接近是美的,有了生命就有了情感,就會給觀看者產生一種情感互動,這樣的風光才有意義。

當你站在畫面外看這幅畫面時,你不會覺得它只是給你看梯田,而是讓你看到了前面有山有水,看到了人類與層層大山連接,是生命與自然結合為一體的美景。

本作品陽光感好,太陽照得近處梯田呈金紅色,很有美術的意境,遠山自然樸素,綜合起來看畫面有前後大層次,細部又有立體感強的細節層次。梯田的曲線給人音樂的旋律美。

畫面中人物的出現非常好,但是構圖有些欠缺,太邊緣了,如果走近來些就好了。